众创网

首页 > 众创资讯 > 正文

决定发起人股权比例的四因素

2019-05-23 17:49:15| 来源: |本站编辑: lipeng |点击: | 评论: 0|

摘要:近期我碰到一起股权设计的案例,创业的股权结构是这样的:六个人创业,核心大股东占34%,还有两个股东占10%,剩下的两个股东占15%,还有一个占16%。这样的比例如何? ...
  近期我碰到一起股权设计的案例,创业的股权结构是这样的:六个人创业,核心大股东占34%,还有两个股东占10%,剩下的两个股东占15%,还有一个占16%。这样的比例如何?

  这种情况有别于“一股独大”和“绝对均等”的形态,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股权分布状态。

  在比较分散的前提下,一个或少数几个股东占有相对比较集中的股权,相对控股,并发挥召集人的作用。

  应该说,每一种股权分布都有它的肯定和积极意义,但一个合理的股权设计可以让创业公司日后避免诸多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

  诸多失败的合伙人,其导火索都是一份失败的股权结构设计。

  多位合伙人一定要有主导者,且主导者需要把控股权分配。当然,这并不一定要有足够多的控股,众所周知马云在阿里巴巴的持股不超过8%。

  股权控制的关键在于股权分配形式——2/3左右的股权需要集中分配给“有需要”的主体,可以是一个人或者是多个人。

  随着联合创业成为主流,公司股份需要在多个团队成员间进行分配,主导者的股份占比显著降低,部分主导者融资之前的股份比例甚至不到35%。

  但事实上,从一个中长期的角度来看,过于分散、平均的股权结构对公司可能是隐患,甚至成为公司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暗雷”。

  合伙创业的时候,大多是因为惺惺相惜、理念相同;而分道扬镳的原因却可以有很多,为了在出现这种窘境时尽可能地保护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创业之前一定要提前签好退出协议,明确不同退出情况下的股份处理和转让相关条款、机制。

  如果创业之前顾及情面,没有明确规定出现问题后的应对和调整机制,一旦不利情况发生,公司和剩余股东将陷于被动的境地。

  决定发起人股权比例的四因素

  股权结构设计,股权分配比例是基础。股权比例不合适,是股权结构设计的硬伤,也是导致创业团队分家的重要原因。每个发起人的股权比例取决于四个因素:创始人身份、发起人身份、出资额、岗位贡献。

  首先,创始人身份股,是指CEO身份应该获得的股权比例额度,是其独占的。

  为何要让其独占呢?主要是因为在创业项目发起时,CEO往往是牵头人,是创意的来源,其对该创业项目最具有使命感,这样的人如同华为的任正非、阿里巴巴的马云。在比例上,参考值为25%,如果是3人以上团队,该配额不应低于20%。根据早期发起人的多少,可上下浮动10%。

  其次,发起人身份股,是指合伙人身份应获得的比例额度,这部分是均分的。

  均分就是吃大锅饭。在这里各个合伙人一起创业,应无论职务、出资一律平均获得该配额的股权分配。这部分比例,一般为10%左右。

  再次,出资额,是指现金出资以及渠道资源等能评估作价、能获得的股权,不包括来自外部的天使或种子投资,仅仅考虑全职的发起人的出资。

  对于这部分股权比例的额度,各发起人按照实际出资比例获得分配,一般来说该部分所占的股权比例应不超过20%。

  此外,岗位贡献股,是指发起人所在的岗位,能给创业公司带来的预期业绩贡献。

  能够获取这部分股权的,应该为全职创业的发起人。该部分比例一般为45%。根据发起人职位和公司业务导向,确定各自比例,可在均分原则上进行浮动调整。如果是兼职,则只能是该岗位全职的20%股权,其余待全职后可分配。

  同时,考虑早期发起人自有资本投入的情况,这能够避免传统模式下,谁出资比例高谁获得的股权比例就高的弊端。

  我们已经进入合伙创业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创始人需要可以并肩作战的合伙人。而公司核心创业团队之间建立共创、共担、共享以及阳光透明、相对公平合理的合伙创业文化,做好合伙人股权分配,有利于吸引合伙人。

  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创业者还在犯股权分配的常识性错误。初创企业的基础,一是合伙人,二是股权。基础没打好,纠正的代价极大,甚至无法挽救。